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2-21 23:55
随着放开之后,阳性的越来越多,感染形势变得严峻,重回封控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多。
早在12月10日,山东带头打响“核酸回归”第一枪,宣布堂食等密闭场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显示阴性才能可以出入,在彼时不少网友也开始支持山东的做法,而如今,浙江也跟随山东,特殊场景重回48小时核酸,收紧防控。
根据浙江发布的消息,12月15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一百二十二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提出了对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防控的新措施,保护特殊群体,减缓疫情快速传播蔓延的势头。
比如针对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等重点人群,继续开展重点行业核酸检测,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场所,继续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养老院原则上需要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进入。此外,浙江还在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妥善安排采样时间和班次,满优化调整混管追阳方式,快速处置聚集性疫情,延缓传播速度,减小传播面。
浙江省本质在落实新10条,是一种有序放开
事实上,从浙江的防控措施来看,其实依然在落实新10条,本质还是针对重点人群与场所的精准防控,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是一种有序放开。
随着各地全面躺平式放开后,阳性数量的迅猛增长,公交地铁里办公室里或商场内已经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心态变了,不敢出门,广州地铁从刚刚解封后的人潮拥挤,到如今也变得空空荡荡。
笔者自己所在的是广州番禺,从自己所在的小区情况来看,在短短几天内,感染户数从6户到51户。速度非常快,小区内人群已经自动减少出门频次、人们开始进入强化自我保护的“静默状态”。
在冬日的晴朗天气,附近的江边公园开始变得人烟稀少。
在当前,许多人面临医疗挤兑,缺医少药之苦,因此,伴随着人们心态的变化,许多人开始逐步能接受局部的封控,甚至很多要封控不要放开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但事实上,在全面放开的大势之下,封控已经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各种封控的成本已经无法承担,三年倒闭的工厂,企业,个体户,让封控的代价越来越大。新冠是全世界的流行病毒,中国一个国家严防的成本越来越大。
但是,放开不是躺平,在疫情尚未大规模扩散的地区,依然存在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精准防控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有序放开,也是浙江正在做的。
现在的关键是,部分人的心态已经变得极端化,一旦看见“核酸检测”、“防控”这类字眼出现,这部分人就会条件反射式的反对。
但当前问题的关键的是,病毒感染形势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根据城市数据库的趋势预测,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预测在12月21日,到峰值结束时共有12.56%的人被感染,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或有226.08万人感染。
在北京真实感染人数到底有多少,在目前是一个谜,有人根据自己身边同事感染情况,有说20~30%,但也有网友基于数据模型推测:北京真实传播速度,可能在日增长43%附近。
而根据数据化管理的每日微博调查的数据模型显示,北京的感染率达到54%。不过真实情况或许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增长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
也就是说,当前的形势在发生变化。正如公共卫生专家曾光此前曾说过一句:放开本来可以往后拖拖。
而无序的放开正在将全国的缺医少药矛盾进一步扩大化,当前基于各地民情与经济、民众意愿、病毒扩散的承受能力与承受成本考量,各地依然可以有灵活的应对方式。
没有准备下的放开, 代价也越来越大
回顾当初广州解封,其实是没有准备下的放开,在解封之前,毫无征兆,甚至连谣言都没有。这种非常急迫的解封,首先是民众在心理上与物资储备上没有准备好,其次是分级诊疗没有准备好,医护防护体系没有准备好,这导致了后来大量医护感染,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
其次是药没有准备好,当前药品抢购乱象背后,很多人已经买不到药,大量网友开启了县城大抢购,给农村又来带来了缺医少药的困境,接下来的春节,农村的情况堪忧。
而许多感染者买不到药,只能一窝蜂向医院跑,进一步加大了医院的挤兑,导致发热门诊排长队的情况。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多家北京的医院发热门诊超常拥挤。挤满患者及家属后,过道仅能容下单人通行。
此外是高危人群包括养老院、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孕产妇也没有建立起联系制度与医疗挤兑情况下的特殊通道,这部分人群正在面临非常不乐观的就医形势。
现在疫情大幅度的上升,已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比如有专家原来认为,疫情按照流感来说,它第一波来的时候不会超过30%,20%都已经不少了,此后再开始第二波、第三波,但是目前从实际上来看,要比预期快的多,要来的更加气势汹汹。
根据某专家的说法是,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
那么针对这种病毒扩散的高传播速度,到底是躺平式放任它加速传播,还是采取干预措施,把感染峰值压低到有效控制的阶段呢,显然,后一种更加合适。
在当前来看,已放开的城市,许多医院急诊、发热门诊、儿科已经是人满为患,一些感染了买不到药,要么在家死扛,要么就在医院发热门诊排队。
有网友表示,许多情况下急诊也要排队一两个小时,家长抱着孩子在寒风里排队,孩子的哭声,家长的抱怨声,催促生,在夜晚的寒风里人声鼎沸。
这个时候,许多人面临的状况是生不起病了。公开数据显示,12月9日,北京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已经达到3.1万次,猛增至平时6倍。在广州,120的呼入量也在狂增,笔者刚刚收到短信,如有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请自行前往就医,无需120救护车转送,请尽量不要拨打120急救热线。
简单来说,没有准备下的放开,代价也越来越大,这种代价,也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承受,如果要承受,也并非一定要在这个缺医少药的高峰节点承受。而人们要的放开,可能也不是完全躺平,而是有序。
按照医疗资源相对较差的县城与内陆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来推演,一旦大规模感染,情况要糟糕的多,而大量网友抢购县城,已导致农村无药可用。春运临近,由于取消了行程码,是否需要对县城与农村接下来的情况有提前的推演与预判?给部分感染较轻的城市一个缓冲时间呢?
部分农村、县城的医疗资源非常有限,而农村的秩序性又较弱,在传播高峰期,是否会出现发热门诊,儿科,急诊与医务人员的冲突与矛盾?而在相对封闭的县域经济,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缓一两个月行不行?
高峰节点,浙江适当的警惕与回调,是一种理性选择
因此,我们看到, 浙江采取精准防控、重回48小时核酸,其实是与锦州过去的思考类似,如果能以较小的代价控制疫情,为什么又非得在这个传播感染高峰期(春节前后)让大家都感染一遍?是为了让大家在医院发热门诊过个好年吗?
需要反过来思考的是,广州的解封,本质上是控不住了,如果其他省市针对部分特殊场景适当的回归核酸检测,能以更小的代价控住感染规模,相对于无序放开,是一种经济成本更低的选择。
浙江省过去3年来的情况还是非常好,当前的感染也并没有大规模扩散,在关键节点,在特殊场景做好精准防控,让民众做好药物储备,让医院有准备的时间,也让相关的药企在产能与生产上有计划,在各方面准备都大致完成的时候,再全面放开,抢药、囤积居奇的现象可能会少很多,而当民众手中有药的时候,也相对缓解了医院的压力,也能保证春节前后,民众的安心出行、娱乐与消费,有利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
综上从广州、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来看,全面放开的代价也有目共睹,当前学校和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大街上空空荡荡,地铁、机场人流愈加冷清、餐饮、实体企业正在遭受比之前更冷的寒冬,目前暂时看不到经济有回暖的迹象,可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阵痛期。
在大家的一个普遍预期里,阳过一遍就有了免疫力,当高峰期过后,该感染的都感染了,到时候经济就恢复了正常。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一个新情况是,许多人复阳的速度越来越快,近期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反馈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由阳转阴后不到一周就“复阳”的情况。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在张伯礼院士看来,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具有多个亚型,人体对奥密克戎不同亚型难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数人有可能再次被变异亚型感染。
张伯礼还给出了另外的原因,其一可能是抗原检测给出了假阴性的结果;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痰栓带出的病毒片段,呈现了阳性结果。
从目前二次感染的数据情况来看,全球的比例都非常高,这意味着国内医疗挤兑的压力可能会持续存在。从病毒变异亚型的感染情况来看,对当前奥密克戎病毒的变异情况还需要观察。
因此,基于并不乐观的形势,那些没有遭受大规模感染的省份,保持适当的警惕与精准防控,确保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平稳有序,在各方面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再全面放开,无疑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而错峰放开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做到梯次撤退,交替支援,一旦其他省市发生挤兑高峰,浙江可以给予其他挤兑的省市实现医疗与物质的支援。
笔者的进一步建议是,浙江在当前还要做好相关资源的储备、在分级诊疗、药物有效的供给等医疗能力上要有准备,并采取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强化病毒变异的检测和相关研究等。
因此,当大家关注到浙江去海外抢单的时候,也要看到浙江把省内的疫情有效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这并不影响浙江海外抢单的进度,在放开的大方针下,依然注重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景下的精准防控,这就是有序放开,反之一刀切就是无序放开。
而无序躺平式放开带来的前期各种混乱,这还刚刚开始,随着当前感染复阳的速度变快,许多人买不到药的难题还有待化解,医疗挤兑的压力还在持续,这引起了浙江等省份的警惕,也值得全面躺平式放开派的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