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8-12 11:10
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与中医学痿证特点颇为相似。《素问·痿论》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治痿可用“泻南方,补北方”的原则。
健脾胃以养后天为治痿之源
脾胃亏虚是痿证的发病本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中属土,主肌肉与四肢”,全身的肌肉都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荣养,才能使其肌肉丰满发达。四肢的营养,全有赖于清阳的升腾宣发。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无以生肌,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则无以为用,故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医宗必读》云:“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濡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若脾胃健运,气血津液化生有源,筋脉得以濡养,有利于痿证的恢复。
补肝肾以强筋骨为治痿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骨生髓,乃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气一虚,则腰膝软弱无力。失其作强之职,运动不能。肝主身之筋膜,肝血充足才能养筋。肝的阴血不足,则可出现肌肉震颤,肢体麻木等。《素问·五脏生成》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目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筋失所养不能束骨而利关节,目不能视,指不能摄,掌不能握,足不能步。根据上述病机,治痿证应着眼于补益肝肾为基础。然补益肝肾之品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脾胃之运化功能正常。补益在薄而不在腻,痼疾当缓而不宜急,以免滋腻碍胃滞脾,欲速而不达。
温脾肾重先后天为治痿之重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互资互济,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感受外邪,均可致气血津液不能润养筋脉使宗筋弛纵无力,甚至痿废。故调补脾肾为治疗本病之重。其他证候如饮水呛咳、畏寒肢冷等亦与脾肾有密切关系;肌肉萎缩部位肢体冰冷不温,凡此种种均由脾肾阳虚所致。故温补脾肾为治疗痿证的重中之重。
清湿热以利关节为治痿之机
《张氏医通·痿》曰:“痿起于阳明湿热。”湿热浸淫,耗津伤液,炼液成痰,阻滞气血运行,则生瘀、生热。湿、热、瘀交结不解,气血阻滞更甚。湿热瘀久又可伤津耗液,而致气血津液不足。气血瘀滞及气血亏虚加重了筋脉失养。如此周而复始,决定了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故在补脾益气、平补肝肾的基础上,清湿热祛邪实以利关节尤为重要。
活血脉以通经络为治痿之枢“瘀”是痿证发病重要的病理因素。久病多痰多瘀,痰湿瘀阻滞脉络,虚损,邪毒,瘀血客于络脉,败坏形体,继而加重病情,变生诸症,形成恶性循环,缠绵难愈。所以活血祛瘀疏通经络为治痿之枢。
病案举例
脾肾阳虚、痰湿阻络案
孙某,女,49岁,2014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双上肢无力伴言语不能1年余。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而发病,于某医科大学附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曾予营养神经等药治疗,效不佳,遂求治于此。
症见:言语不能,饮水呛咳,双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双下肢发凉,月经色暗,有血块,经行腹痛,纳差,现自觉健忘,反应迟钝,双目干涩,耳鸣,痰多。咯不出,胸闷,纳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查体:双上肢、双手大小鱼际、大拇指、食指肌群均萎缩,双上肢肌2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低,四肢腱反射亢进,浅深感觉正常。
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元性损害。
治疗以五龙荣肌汤加减。处方:炙黄芪100g,制附子40g,炒山药、炒薏苡仁、白芍、炒白术、忍冬藤各30g,炒党参、何首乌、怀牛膝、草果、桑枝各15g,陈皮、砂仁、桂枝、红参、全蝎、炮穿山甲各10g,川芎、当归各2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后1h温服。服药后患者自觉双下肢发凉、上肢无力、痰多症状较前好转,纳食增加,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上方加海浮石30g、石菖蒲10g,意在进一步祛痰开窍。继服14剂。患者症状继续好转,言语逐渐清晰,饮水呛咳缓解,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加钩藤20g续服,后随证加减治疗1疗程(共服药90余剂)。
与服药之前相比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后随访半年,病情稳固,患者生活基本如常人,基本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肝肾亏虚、气不运血案
林某,男,67岁,2015年5月30日初诊。主诉:语言不清,吞咽困难7年,四肢无力伴肌萎缩6月。现病史:患者自1999年开始发病,就诊于某医科大学附院,颅脑MRI示脑干梗死。9月前发现发作性下肢无力,曾跌倒在地3次。6月前病情加重,曾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某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查血压160/90(高血压病史20年),言语不清,舌肌萎缩,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适中,双侧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双下肢股四头肌、腓肠肌萎缩,可见束颤。颅脑MRI示右侧大脑腔隙性脑梗死,颈椎动脉彩超示右颈动脉斑块。予西医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出院后患者自觉病情继续发展,遂求治于此。
症见: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四肢痿软,下肢尤重,肢麻,左侧为主,头晕,耳鸣,目涩,纳差,口干,舌质暗、苔腐腻,舌体稍胖,脉细滑。
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诊断:痿证。
辨证属肝肾亏虚,脉络不通,筋失所养。治以补肝益肾、强筋通络、濡养筋脉,方以五龙荣肌汤加减治疗。处方:炙黄芪120g,炒党参15~25g,炒山药、炒薏苡仁、醋白芍、炒白术、忍冬藤、怀牛膝各30g,制何首乌15~30g,草果、桑枝各15g,陈皮、砂仁、桂枝、全蝎各10g,蜈蚣1条。7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
二诊:患者四肢萎软有所缓解,精神渐复,病情好转,血压良好(120/75),近日每天腹泻3次,苦不堪言,伴见反酸。上方加炒扁豆、乌贼骨各30g,藿香、佩兰各15g,补骨脂20g,肉豆蔻10g。继服7剂。
三诊:腹泻止,行动逐渐见强,现仍自觉纳差,乏力,口干。上方加沙参20g,炒麦芽30g,继服14剂。
四诊:病情好转,口干、乏力仍较明显。上方去麦芽,加玉竹15g,生地黄10g,继服14剂。五诊时仍口干、乏力,上方加西洋参10g,继服14剂。
六诊:血压95/65,建议降血压药减量。现口干、乏力,上方去肉豆蔻、藿香,西洋参减至5g,继服14剂。
七诊:仍纳差,已不上泛酸水,上方去乌贼骨、炒扁豆,加焦三仙各15g,木香10g继服,继服14剂。
八诊:仍口干,上方加麦冬20g,继服14剂。
九诊:已服药90余剂,病情继续稳定并好转,现行动能力明显见强,已经能单独活动1~2h,继续随方加减以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