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张元素用药秘诀,指哪儿打哪儿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4-30 17:4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在中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意思是告诫医者用药思维的重要性,那就是“用药如用兵”。这句话的意思是医生用药犹如将军行军一样,马虎不得。其实这一点,在中医的配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都讲究君臣佐使。中医的方药真正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用的恰到好处,不是将同一个功效的药物放在一起就能更好的治病,而是将合适的药放在合适的地方,如果不需要增加一味药,绝不多加;如果不需要减去一味药,绝不随意删减,正所谓“子弹不在多,关键在打准”。

对于临床治病时,如何打准病症,其实在于对中药的深层理解,只有真正懂得用药之道,才能将方子里的每味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元素就对此颇有研究,而且创立了很多先进的用药理念。

子弹不在多、关键在打准:学会张元素用药秘诀,指哪儿打哪儿

1.脏气法时补泻法

肝苦急,应该赶紧用甘味药物来缓解,那么最佳药物是什么呢?张元素认为是甘草。心苦缓,应该赶紧用酸味药物来缓解,应该用什么药最好?张元素认为是五味子。脾苦湿,应该赶紧用苦味要来缓解,用白术最好。肺苦气逆,应该赶紧吃苦味药来开泄,最好的药物是黄芩。肾苦燥,应该赶紧用辛味的药物来缓解,最佳的药物是黄柏和知母。

肝欲散,应该用川芎来疏散,辛补用细辛,酸泻用白芍;心欲软,应该用芒硝来软坚,咸补用泽泻,甘泻用黄芪、甘草、人参;脾欲缓,应该用甘草来缓急,甘补用人参,苦泻用黄连;肺欲收,应该用白芍来酸收,酸补用五味子,辛泻用桑白皮;肾欲坚,应该用知母来苦坚,苦补用黄柏,咸泻用泽泻。

子弹不在多、关键在打准:学会张元素用药秘诀,指哪儿打哪儿

2.去脏腑之火邪

张元素认为,五脏六腑皆有火,非独君火与相火,于是创立了“诸药泻诸经之火邪”的学说。并指出,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药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大肠火,石膏泻胃火,柴胡泻三焦火、肝火、胆火,黄柏泻膀胱火。其中柴胡与黄芩配合,可以泻三焦之火,用柴胡与黄连配合,可以泻肝胆火。

3.引经报使

在金元以前,很少医家会重视引经药,但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名医张元素,却创造性的发明了引经药,并创立了“引经报使”学说。并指出,太阳经需用羌活,引药下行用黄柏;少阳经需用柴胡,引药下行用青皮;阳明经需用升麻、白芷,引药下行用石膏;太阴经需用白芍;少阴经需用知母;厥阴经需用青皮,引药下行需要柴胡。

4.药性生熟用法

张元素认为,像是黄连、黄芩、知母、黄柏这些药,如果病变在头面或者手梢皮肤上,需要用酒炒这些药物,这是什么缘故呢?借酒力上升了;如果病变部位在咽喉之下,肚脐以上,需要用酒洗药材。又比如大黄需要煨热,以免寒伤胃气。还比如乌头、附子这样的药物,炮制可以去除它的一部分毒性。但总之一句话,熟升生降,这是万物的法则。

子弹不在多、关键在打准:学会张元素用药秘诀,指哪儿打哪儿

5.药用根梢法

在用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时候一些基本的药物,关于它们的使用部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而这个理论依据主要是从中医思维里的取象比类中演化出来的。尤其是对于有些药物需要用根或者用梢的问题,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的。张元素认为,“中半以上,气脉上行,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下行,入土者为梢”。找准根了,治疗起来就会比较快。对于药物根梢的使用,张元素认为,“病在中焦用身,上焦用根,下焦用梢”。

从这些理论不难看出,张元素在中医功底上究竟有多深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张元素的这些用药理论,的确至今都有着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如果在临床中能够合理加以利用,真的可以说是“指哪儿打哪儿”。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