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11-20 15:53
中医说,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6个季节,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温度降低,故燥邪为秋天的主气。初秋时节,夏天的余热尚未除尽,气候较热,与燥邪相结合成温燥;而深秋之际,气温转凉,与燥邪结合成凉燥。燥邪最容易侵犯肺呼吸道及肠道等多津的器官,还会令人出现如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舌苔干燥等情况。
秋季末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季节。深秋时节,由于天气变凉,气温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血压升高。此外,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除了坚持服用原有药物外,还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以增强抵抗能力。积极防治感冒,以避免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在秋季的养生。
秋季养生,饮食非常重要。市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师杨映月说,秋季应多吃滋润的食物,如燕窝、梨、川贝、杏仁、冬瓜等等。中医有“宜食麻以润其燥”的说法,可以选择每天的饮食中加少量的芝麻油,用芝麻做菜、做粥等等,因芝麻里面有丰富的卵磷脂和亚油酸,且是滋补强剂,有补血、生津、润肠、通乳和养发等功效。便秘的病人食用也很有效。秋季进食还应少食辛辣多吃酸味的食物,这里的辛辣,不全指海椒、花椒,还包括葱、姜、蒜、韭菜等。不仅如此,秋季体内还有部分余热,还应继续给予去火的食物,但是不能吃过于寒凉性质的食物,这就是为什么秋天不能大量进食西瓜的原因。可以多吃绿豆粥、金银花、龟苓膏等等。
最后,进入秋季,天气渐渐转凉,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干燥。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秋季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
秋季的养生食谱多种多样,下面推荐以下几种:
鲫鱼白萝卜丝汤:鲫鱼味甘性温,有很好的益气健脾,通脉下乳的功效,而白萝卜被称为土人参,有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利大小便的作用。鲫鱼先洗净,白萝卜切成丝,放少量油煎鱼至两面黄,再放鱼入砂锅中,上覆白萝卜丝,浇水至淹过鱼面,喜汤者可多加少量。用文火慢炖25—35分钟,可按自己口味酌量添加蒜、葱等等,既美味又营养。
冰糖梨子川贝汤:取新鲜梨子洗净去核,放入贝母及少量冰糖,可选择蒸和煮两种方法。冰糖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贝母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此款食物,于秋季养生,最合适不过。
紫薯银耳羹: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是贫民版的“燕窝”。 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银润肺。
1、不宜暴饮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进补不宜过量: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要遵循“不虚不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体内缺少的,可以补,但必须补之有度,否则也会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同时应懂得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能用食补的不要用药补。
3、少吃刺激食品: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4、饮食不宜过分生冷: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