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校延期开学,孩子在家时间增多,难免闹得鸡飞狗跳。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过于顽皮好动而影响学习,怀疑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新生儿科医师池婧涵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采访时表示,儿童天性好动,有些孩子调皮捣蛋、爱动也是正常的,而多动症则是一种疾病,特点是不但多动且易冲动。因此家长先要分清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儿童行为异常,早期进行干预。
一成儿童患有多动症,男孩发病率比女孩多3倍
池婧涵介绍,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英文的简称ADHD。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有的还非常聪明,但其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存在缺陷。” 池婧涵说,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短暂、不集中,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据资料显示,多动症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之间,国内调查在10%左右;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病率较高,大约在6%以上;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倍。
池婧涵指出,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有五种因素相互作用:
一是家族遗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二是神经递质。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
三是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
四是环境因素。包括孕妇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
五是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等不良因素均可能成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原因。
此外,营养不良、与饮食相关的致敏反应、过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剂的饮料或食物、儿童缺铁、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与ADHD发生可能相关,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
儿童多动症常见表现有六类
池婧涵介绍,儿童多动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而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
一是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
二是活动过度。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常常丢失东西等。
三是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四是学习困难。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但多动症患儿智力多正常。
五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六是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偷盗等。
多动症治疗关键在早筛查早发现
孩子得了多动症怎么办?池婧涵指出,对导致ADHD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ADHD的早期筛查,在社区和学校对重点人群加强ADH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家长、老师、基层保健医生对ADHD症状的早期识别水平,及早让患儿诊治。
池婧涵建议,应根据患儿及其家庭特点制定综合干预方案。药物治疗可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国内目前主要是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及其控释片,低剂量哌甲酯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哌甲酯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需注意,哌甲酯等药物属于中枢兴奋剂,仅限于6岁以上患者使用,且晚上不宜使用。
池婧涵认为,采取心理治疗、行为管理和教育方案,是应对儿童多动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心理治疗分为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要及时干预患儿行为,使孩子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让患儿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行为管理和教育方案则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明确指导。主要为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待多动症儿童,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方式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老师可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其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儿充分的活动时间。
池婧涵还建议,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可采取单个家庭或小组形式,内容主要有: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预防儿童多动症应从优生优育开始
儿童多动症也是可以预防的,池婧涵建议应从以下6方面着手:
1.提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选择配偶时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癫痫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
2.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3.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慎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4.为了避免产伤、减少脑损伤的机会,产妇应尽量采取自然分娩方式,因为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中剖宫产者所占比例较高。
5.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要因材施教,切勿盲目望子成龙。
6.注意合理营养,使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