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的真相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1-06 16:2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胡可璐)“非洲猪瘟紧锁,猪肉还能吃吗?”“益生菌成了‘有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鱼尺度之争”……方才过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物平安热门事情值得关注?你是否误信了朋侪圈流传甚广的食品瞎话?1月3日,中国食品科学技能学会经中国科协导游声威发表2018年食物保险热点,食品科技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公众关心的食物保险热门事情进行严谨、专业的综合,以科学的倡导革除食物安然瞎话。

  抢手一:咖啡真的“致癌”吗?

  事变回首回头回忆:2018年3月尾,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下达了一份讯断称:加州的咖啡发卖者必须在咖啡制作品上贴癌症告诫标签,懂得标示咖啡中含有致癌物资——丙烯酰胺。相关信息经言论传达后,引发了消费者对“咖啡致癌”的高度关注。

  专家解读:中国疾病预防管制中心养分与安康所所长丁钢强闪现,食物中丙烯酰胺来源于美拉德反响的副打造物,今朝尚不足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证据,海外外也不有国家或构造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的限量尺度。“量效关系”是评价食物安然风险的环节因素,来到剂量谈“有毒、致癌”会抵消费者孕育发生极大误导。倡议应强化针抵消费者的“剂量-效应关连”的公众科普;同时,食品加工企业应改良生出产唱工与条件,减少生制造过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抢手二: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

  事宜影像:2018年8月1日,我国辽宁沈阳呈报首例非洲猪瘟临床,随后别的省份也接踵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截止11月22日,世界20个省份计较迸发73起疫情。非洲猪瘟疫情的迸发,引发了消费者普遍的耽忧。

  专家解读:北京食品科学研讨院院长王守伟展示,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扶病。猪短长洲猪瘟病毒独一的人造宿主,近百年来没有一例人感染的情况。是以,那时可以说,人类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也不会对猪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然造成影响。同时,害病猪肉也很难流入正规市场,消费者可以安心食用猪肉及其成品。他建议,消费者应选购具备测验检疫及格证章的鲜(冻)猪肉,以及保质期内、标签标识明晰、包装完好的猪肉制品;家庭烹制时,鲜(冻)猪肉应留意烧熟煮透。

  抢手三:辣条“同品分歧标”被惩办

  事故回首: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食药监局颁发食品安然监视抽检信息通知布告,结果显示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及格。其题目首要是违规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两种防腐剂。标题问题被暴光后,媒体对于辣条背地存在的标准之争发展了深切报道,由此放慢了辣条出产品食品保险国家标准的出台。

  专家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度食品安然风险评价中心总参谋陈君石说,标准不对抗,给监督执法带来坚苦,使行业蒙受遗失。国标的出台将会完全改动辣条“同品差距标”的问题。而辣条行业应贯彻“三减、三健”的目的,寄予功底和技术手段的改换,在生打造中进一步减油、降盐。

  热点四:食用盐中增长亚铁氰化钾堪比毒药?

  事项影像:2018年8月Internet上一则《盐内中加进了亚铁氰化钾》的帖子在Internet上和微信友人圈流传,称食用这种增长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造成危害,乃至可以毒死一集团。这一传言在网上火速少许传播,引发消费者的惊恐。

  专家解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黉舍长孙宝国指出,亚铁氰化钾是我国容许运用的一种抗结剂,主要是为了防御精制盐结块,在通例烹饪前提下不会发生有毒物质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保险性已被已被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广泛认可,遵照相关划定规矩在食用盐中合理增加,不会对人体安康造成危害。倡导营造良好的食物保险口头气氛,提升消费者保险用盐的科学素养。

  热点五:江苏消保委揭“打酱油”假相引发争议

  事情回忆:10月1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柄爱惜委员会宣告酱油打造品对照试验呈文,该报告称其购置的120个酱油样品颠末第三方机构检测,终于显示此中29个样品具有不相符相应国家标准情况。呈报公布之后,媒体与站点纷纷报导,在某种程度上再度引起消费者对中国酱油类出产品的“信赖求助紧急”。

  专家解读:中国食品科学手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表示,酱油是中国度庭厨房必备调味品,目前市场上存在一部分出产品虚假宣传和过火营销的问题,应引起重视。食物安然需要社会共治,但社会照管应严守科学原则,稳重宣告相关信息,对口头误读也应实时纠偏。民众传媒应客观、周全地报导食物保险,回绝居心炒作与借题阐扬。

  热点六:益生菌成为了“有益菌”?

  变乱回顾:2018年9月起,有两个顶级期刊刊发有关益生菌与健康的相关文章,一些传媒在征引这两篇研究文章时指出:“益生菌不仅有益,另无害健康”,报道一出,满屏的“益生菌无益论”轮流上演,常设间,益生菌成为了“无益菌”。

  专家解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人类已有千年的益生菌食用史,国表里大批对益生菌与康健相关性及其安然性的研究也失去了丰硕的成绩,益生菌对人体阐扬的功效作器具有菌株与人群怪同性。因而,一项显示益生菌制剂有用的实行毕竟其实不代表悉数益生菌制剂均对人体无益。一个“试验究竟”不克不及一概于学术界公认的“科学论断”。他倡导,在展开科普进程中,要遍布益生菌的心理遵从、了解益生菌“量”的科学概念等,让消费者科学看待益生菌产品。

  热门七:木耳久泡有毒

  事宜影象:2018年8月,有新闻报导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因食用浸泡2天的木耳呈现食物中毒事情,其中7岁小姑娘涌现多脏器衰竭,直接进了重症病房。最近几年来,经媒体报导的无关因食用木耳导致中毒的案例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存眷。

  专家解读:国家食物保险风险评料核心副主任李宁展现,木耳自己无毒,但若被状况中的椰毒假单胞菌净化,该菌代谢发生发火的米酵菌酸则笼统导致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高发生在夏、秋季,易被其污染的食物包孕变质木耳、鲜银耳,谷类发酵制品和薯类成品。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实不常见,但此类中毒起病急,无特效解毒药物,殒命率可高达40%,病后恢复情况与摄入毒素的量无关。李宁额外提醒,消费者在食用木耳时,要将木耳皮相荡涤清洁,一次不宜泡发过多,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若是创造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不要食用自采鲜木耳,也不提倡消费者从农贸市场等场所采办木耳菌种后随意自行栽种、食用。

  热点八:食用植物谐与油冒名顶替 国家重拳开释

  事件回想:2018年4月,cctv财经频道的报导称,某些差距品牌的橄榄油与谐油,产品的标签标识宣称与实际因素含量不一致。报道播出后,大批传媒发展转载,部分食用谐与油生打造企业的“造假现象”——将食用动物油行业推向了食品安全舆情的风口浪尖。

  专家解读: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体现,针对我国食用动物调与油市场上呈现的一些不规范景遇,例如,在高代价油脂中掺入便宜格油脂、以高价油脂命名、比较张扬油品的康健功效、用转基因油料生出产的食用油标识不显着等问题,国度已出台相应文件,予以有效解放。与此同时,只要合适国度有关规范标准的制作品,但凡平安可靠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抢手九:“酸碱体质”圈套被掩饰

  事故回想:2018年11月,一篇题为《“酸碱体质理论巨匠”被判罚1.05亿美元当庭狡赖骗局》的文章在中国内政媒体上引发烧议。被喻为“酸碱体质现实巨匠”的罗伯特·欧·杨,在法院上承认了他的“酸碱体质现实”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一石激发千层浪,“碱性饮食疗法”、“碱性保健食物”、“碱性饮食疗法”等一批伪观点也纷纭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质疑。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养分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只有“酸碱平衡”的说法,没有“酸碱体质”的观点;正常生理形态下,人体内体液的酸碱度维持绝对坚决的状态,酸碱失衡并不易发生;成酸性或成碱性食物并不能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平常生计中应注重平衡炊事平衡营养,才能推动安康。

  抢手十:三文鱼尺度之争

  事务记忆:2018年8月,中国水制造通顺与加工协会宣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将虹鳟归为三文鱼的范围。这一尺度揭晓引发了对付“海水虹鳟鱼在市场上能否冒充大东洋三文鱼”的热议。9月,中消协表态,不能让团体规范成为企业共谋危害消费者权益的工具。至此,关于“三文鱼身份题目讨论”刹那降级为“三文鱼尺度之争”并敏捷白热化。

  专家解读:上海陆地大学原校长潘迎捷浮现,《生食三文鱼》团体规范中,将“虹鳟列为三文鱼”不合适,不够充实的科学依据。“三文鱼”一词源于对英文“salmon”的中文翻译,首要是指从挪威入口的大东瀛鲑的中译。“三文鱼”是需要海淡水之间发展洄游的种类或种群,而鳟鱼是指定居在咸水中并无跨盐度洄游的假寓型种群,在英文中也有熟习的分辨。然而,生食虹鳟纷歧定比生食大东瀛鲑(三文鱼)更具风险,这首要取决于具体的养殖环境与工艺。虹鳟也是优良鱼,对虹鳟制作品的质量、品牌鼓吹等方面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抢手十一:美国环孢子虫感染事项解读

  事变回顾:2018年8月,《逐日邮报》颁布发表新闻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核心无关部门在沙拉中检测出含有环胞子虫病毒,比年来,因环孢子虫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事情在美国层见迭出。若何全力晋职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管制与预防,由此也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专家解读:国家食品平安风险评料核心技艺顾问刘秀梅说,环孢子虫病是环胞子虫引起的,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被环孢子虫传染的生鲜食物或水感染,多发于6-9月份,很难直接人传人。建议食品生产运营者应增强原料决意及过程管束,灭活和消除食品中也许污染的环孢子虫卵囊,确保生鲜食品和饮用水的安然。消费者应盲目养成良好的卫生民俗,不食用不洁净的食物与水,生熟分隔隔离分散。

  热点十二:“职业打假”退出扫黑除隽誉单

  事情追念:2018年8月,深圳市颁布的《深圳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简报(第53期)》中,批露该市捣毁了以敲诈打单为本领谋取不当好处的“职业索赔人”团伙。由此,以“职业打假被列扫黑除美名单”为题的报导持续发酵,事变引起饱受职业打假人袭扰的食品行业及社会广泛的存眷和探求。

  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大学不凡食物研究外围主任罗云波指出,“职业打假”并不克不及有效晋职食品行业的生产运营水平,以讹诈勒索法子篡夺甜头的歹意打假属遵法立功行为,应依法作废。

  我国食品平安整体趋稳 四大课题亟待破解

  针对2018年食物保险风险,中国食品科学技艺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中国食物安然整体趋稳,粮、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费品的样品及格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极为是乳制品,其合格率继续在99.5%以上。食用油、油脂及其废品的及格率为97.3%,肉成品合格率为97.8%,略低于去年平匀水平。

  同时,她还指出了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的四大短板,即:以状况净化为源头的食物原料沾染;食品增多剂超范围、超限量运用;食品中检出非食用精神;保健食物搀假。

  “我国对食物平安的管理,已从大规模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家产链安全竖立,进入到更圆满、粗疏的律例琐细建立及办理源头传染、严打假充伪劣制造品的攻坚期。随着食物工业的健康转型,食物原原料的确性、食物过敏原及安康宣称等问题均会是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需警钟长鸣。”孟素荷说。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